POS机支付行业前景如何(pos机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pos机支付行业前景如何(pos机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大规模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市场进入有序发展阶段。2013年之前,网购的快速发展逐渐培养了人们网上支付的习惯,第三方网上支付市场崛起。自2013年以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金融、航空旅行等领域推出了在线支付功能。线上二维码支付交易规模大幅增长。2013-2016年,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复合增长率达到110.9%。现阶段,面向C端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品牌渗透率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信贷消费产品相应推出;其他支付机构大多为行业内的大客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建立个人账户体系,发展自己的电子钱包。到2017年,网络支付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民生领域的网络支付环节也逐渐被打通。现阶段,随着监管的收紧,市场将进入有序发展阶段,第三方支付pos机市场交易规模增速将初步企稳。02:第三方支付市场的规模结构。移动支付规模占比过半,收单银行结算账户规模减少。过去,在非现金支付中,线下POS刷卡是常见的支付手段,银行结算账户收单规模较高(2015年前超过50%)。随着电子商务、O2O等领域的发展,互联网支付已经初具规模。到2013年,其市场规模占比接近40%。自2013年以来,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快速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部分互联网终端的支付规模转移到了移动端;另一方面,线上扫码支付和NFC支付的习惯,推动了移动支付规模的大幅增长。到2017年,银行结算账户收单业务占比32%,网上支付总额占比68%,其中移动支付占比超过80%。03监管趋严,新的挑战来了,断直连和备付金存管相关政策正式出台。2013年,监管部门建立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的基本框架,第三方网络支付平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银行结算账户自身刷卡和洗钱风险加大,从2015年底开始,监管部门开始对备付金存管活动和支付机构业务连接系统发布规范意见,宣布逐步取消备付金账户利息支付,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与多家银行系统连接。这一点在2017年1月和8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到目前为止,准备金存款和同业清算活动的监管规则已经形成。要点如下: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全额存入指定机构的专用存款账户,不支付利息;支付机构受理的所有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均通过网络平台办理。改变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统一直连。在原有的业务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账户设置在银行,支付机构可以直接与银行对接,处理交易信息,进行资金划转;由于部分中小支付机构没有银行支付渠道,通过互联银联、头部收单机构等机构办理交易,直联和互联模式并存。政策实施后,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设置在央行之下,所有交易信息通过银联或网络平台处理,均以互联互通的模式运行。备付金全额沉淀,第三方支付机构收益受损。在支付方和收款方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账户内的资金流转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平台会产生资金沉淀。支付机构支付的资金

预计2017年备付金利息收入分别占头部收单机构和中小型支付机构总收入的3-7%和30%。在准备金新政策下,这部分收入将随着2022年1月14日100%的准备金存入央行而消失;此外,中小支付机构约20%的收入来自客户备付金存管所做的财务投资,这部分收入也将消失。对于支付宝和财付通来说,超过6000亿的备付金会全额存入,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直连后渠道成本增加,原有的渠道收入模式难以为继。政策实施前,一些没有直销银行渠道的支付机构,渠道成本较高,所以往往会对接大型收单机构。在这种模式下,中小支付机构的渠道成本降低,可以获得大收单机构的渠道收益。直连政策实施后,所有支付机构均与银联连接或联网,大型收单机构的渠道收入消失,因此必须与银联连接的支付机构的渠道成本增加(联网不收费)。但由于渠道收入在大型收单机构整体收入中占比相对较低,且专门以渠道收入为盈利模式的支付机构并不多,因此断直连政策主要影响支付机构的成本端,即增加支付机构的渠道成本。直连使得支付机构渠道建设能力扁平化,其他优势凸显。在新的政策环境下,不同规模的支付机构渠道端建设能力基本统一,利润率的整体降低将重塑市场格局:支付宝和财付通凭借强大的客户基础和自有资金保持竞争优势,在零售领域业务拓展能力较强,竞争优势明显;头部收单机构的部分客户资源是通过代理商获得的,利润的摊薄可以促使其在直销模式下拓展客户,因此具有良好客户拓展能力和合作资源的支付机构具有竞争优势;中小支付机构客户和资本基础较差,可能会寻求其他途径扩大基础服务的市场份额。扩大市场份额,扩大收入来源成为支付机构的主要应对策略。为了应对利润变薄的影响,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都不同程度地转移了战略重心。中小支付机构将基础业务向更垂直的市场拓展;头部收购方加强商户基础建设抢占市场份额,或者增加商户服务能力扩大盈利点;支付宝和财付通继续拓展零售市场,创新金融产品。pos支付行业主要细分市场盘点01:银行结算账户收单市场发展现状2010年,监管放开支付机构,目前规模已超过70万亿元。银行账户收单机构是收单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银行结算账户受理协议,特约商户按约定受理银行结算账户并与持卡人达成交易后,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资金结算服务并获取手续费收入的行为。在传统模式下,这个业务通常是线下完成的。由于网络支付的兴起,银行结算账户收单的内涵从线下拓展到线上无卡收单,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银行结算账户收单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2010年,监管部门正式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开放收单业务,实行牌照监管(银行结算账户收单业务许可证或网络支付业务许可证),改善了行业混乱的局面。至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成为银行结算账户收单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放松管制后,第三方支付机构银行结算账户收单交易规模

从下图可以看出,线下收单的交易规模从2013年的5.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5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1.2%,这是一个很快的增长速度。由于谈判成本高,商户渗透率低,企业在线收单业务仍有较大的市场容量。基本盈利模式:商户手续费是收单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开展收单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是对B端收款业务收取费用,费率根据市场价格自行协商调整。主要服务于C端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支付宝、财付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发卡行的角色,清算机构可以整合其支付接口,与收单机构对接。这种机构不直接为商家接单,但在交易中也会拿到一部分手续费。收单机构在向特约商户提供收款服务时,除手续费外,还涉及现金收款机和SaaS的销售,根据具体情况收取费用。有竞争力的支付机构,支付渠道多,费率灵活,是主要的有利因素。在结算账户收单市场,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是主要参与者。与银行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在获客渠道、费率、产品支付渠道、增值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为其与商户合作拓展服务商,在市场上调整收费,与银联/网联对接获取支付渠道,重视增值业务的发展。市场潜力线下支付规模的增长推动了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的发展。2018年,线下支付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银行结算账户收单市场贡献巨大,原因有二。一是线下消费整体规模的稳步增长推动了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的发展。随着电商流量达到天花板,网购增速持续下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商交易场景下的竞争格局初步确定。相反,线下消费规模仍在以相对稳定的速度增长。到2017年,线下消费总额已经超过37万亿元;二是线下支付中,商家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单的比例有所上升。一方面,用户会在更多的消费场景中使用扫码支付、NFC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如交通卡充值、高速支付、医疗支付、线下购票支付等。);另一方面,使用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收单服务的商户比例会增加(如小街商户、小餐馆、景区商店等。),而且不再局限于大型和连锁商户。盛付通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的发展。近年来,JD.COM白条、柏华等消费信贷产品覆盖面不断扩大,消费者对超前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消费频率。随着消费者消费活跃度的提高,银行结算账户消费的习惯逐渐养成。2017年,国内银盛Pay发卡规模达到5.8亿张,用户数从2013年的1.6亿增长到3亿,增长近90%。未来,各大银行将通过银盛支付卡和消费,大力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下收单业务的发展。在线金融管理和信用发展促进了支付机构在线收单业务的发展。理财、信贷等金融服务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占比近20%,在互联网支付中占比40%,是线上收单的主要场景。随着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市场合规性的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将进一步发展,带动第三方支付机构在金融场景的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泛在线金融服务的繁荣将有力推动第三方pa在线收单业务的发展

2017年,泛网上信贷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元,2016-2022年复合增长率57%。线下移动支付市场发展现状:线下移动支付有两种方式:扫码支付和NFC支付。直接服务于个人用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的支付方式有两种:扫码支付和NFC支付。在服务中,个人用户需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签订合同,注册虚拟账户,绑定银行结算账户,并授权其管理虚拟账户的后续支付行为。这种支付方式多用于小额、高频的日常支付场景,比如在超市、地铁站购物。2017年扫码支付交易规模超过6万亿,NFC支付近50亿。2017年上半年,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大力布局线下支付场景。2017年,Q1-Q2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0%。截至2017年底,线下扫码支付总交易规模已达6.4万亿元。2017年下半年,NFC相关的创新支付产品开始推出,如JD.COM闪付,为NFC支付规模提供了增长动力。可以看出,2017Q4NFC支付交易规模增长率达到55.5%。2017年NFC支付交易规模48.9亿元,仅为扫码支付的0.08%。线下支付市场的主要增长因素仍然是扫码支付。随着ApplePay支持交通卡绑定,公交/地铁支持二维码进站乘车,NFC支付有望在2018年保持50%以上的增速。在扫码支付中,餐饮、超市占比高,交通成为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17年线下扫码市场主要集中在超市和餐饮场景,占比分别为42.1%和41.2%。相应的,零售和餐饮行业也实现了扫码支付的高普及率。2017年,线下消费品领域扫码支付渗透率为71.5%,餐饮行业为68%。2017年交通行业线下扫码支付规模占比11.1%。相对于普及率较高的零售和餐饮行业,扫码支付普及率较低(15%)的交通行业是扫码支付商业务拓展的主要市场。基本盈利模式的支付机构除了从B端收取交易费用,还通过增值服务获得收入。为C端提供线下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盈利模式较多,但对用户的直接支付较少。而是在C端支付业务中产生流量、资金和数据沉淀,发展增值业务收入。具体来说,支付机构通常在一定额度内免费向用户提供服务,超出部分收费;对于商户,收取基础交易服务费和增值服务费。增值服务包括:代理第三方金融产品和分享交易,提供大数据、广告方案等软硬件收费。此外,支付机构通过资金积累进行金融投资,获取利息收入。在发展潜力政策的影响下,更多的商户选择收单服务,有利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过去,较小的商家经常张贴个人印刷码,并使用虚拟账户转账来收款。这样第三方支付机构就没有手续费收入了。但在各项交易额度和分级管理政策实施后,小微商家也会使用收单服务,如官方收单码、POS机等,以保证用户支付成功和自身资金周转。因此,政策的变化迫使更多的商户使用第三方支付服务,支付交易费用(费用由作为支付通道和收单机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按比例分成),有利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企业管理建议未来分析01行业未来趋势1-产业链重组产业链中机构之间的联系更加清晰。过去,在竞争态势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上游支付渠道的竞争

2-业务层面基础服务价格更低,价格战可能持续,付费零费率趋势出现。过去几年,互联网巨头一直在蚕食市场,以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增值服务占领了90%以上的市场。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受到影响,降低支付服务费率,以确保自身优势。但到目前为止,第三方支付机构除了牌照和互联网巨头拥有的C端流量优势,并没有明显的可以形成护城河的优势。在此背景下,2017年底,直连断网、备付金等相关政策出台,支付机构基础支付业务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支付机构急需寻找新的盈利点。我们认为,在发展利润空间较大的增值业务的初期,支付机构可能会在基础支付业务上盈利。比如新进入者也会免费提供支付服务来获得客户。因此,在当前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价格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少数互联网巨头、增值业务发展势头良好的支付机构和新进入者将完全实现零费率,以基础支付业务为流量入口,构建商业生态。02经营管理建议1-建立产业链优势,通过外延M&A确保市场份额,为内生增长设置转移壁垒。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战略从扩大市场份额和寻找新的盈利点开始。市场份额的扩大可以通过并购产业链上下游服务商、其他支付机构以及横向相关行业的商户资源来完成;新的盈利点包括垂直领域的拓展和各种增值业务的发展,为商户设置转移壁垒,提高支付机构自身的竞争地位。业务建议2-建立各具特色的业务优势支付机构围绕自身能力向不同方向发展业务3-发展增值服务从大数据、金融、技术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发展增值服务,增加利润来源,提高商户留存效果。多支付渠道、聚合支付、费率灵活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经过市场选择后提供的基础服务。为了提高自我差异化程度,留住商户,同时增加收入,摆脱目前因争夺商户资源而导致的费率恶性竞争,支付机构应注重利用数据和商户资源发展增值业务。增值服务大致可以分为支付大数据、支付金融和系统研发。

POS机免费接收申请。

更多pos机支付行业前景如何(pos机支付行业前景怎么样)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