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机挣钱不(POS机靠什么赚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pos机挣钱不(POS机靠什么赚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最近金融板块很热闹。先是蚂蚁集团要上市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然后马云吐槽金融机构的言论引起了吃瓜群众的好奇。十年来,支付宝和银联相恋,在竞争与合作中反复跳跃。笔者梳理了支付宝和银联近十年的爱恨情仇,对其发展历史感兴趣的童鞋们千万不要错过。
根据不同需求,如何选择pos机应用?
一是商户pos机,用于门店收款。这个pos机的核心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建议使用盛付通传统pos机或出票的智能POS机;
二是个人pos机,自用,核心是刷银和支付。建议使用电签pos机或者蓝牙POS机。
三、个人和商铺都可能使用的pos机,建议选择持币出票的pos机。
很多事情都出了问题,蚂蚁集团又开始了新的戏码。看着蚂蚁长大的用户,终于有机会在a股和港股分享自己的成长盛宴。
与此同时,马云前两天关于中国金融机构的言论再次被刷,再次引来金融界的炮火。其实一路走来,蚂蚁集团对传统金融机构一直是又爱又杀,支付宝和银联的竞争关系尤为典型。这篇写于2014年的文章,采访了银联和蚂蚁的相关内部人士,独家回顾了支付宝和银联相恋的前十年,展现了市场创新与传统机构的碰撞与妥协。
2004年的一天,马云走进位于上海浦东宋林路300号的中国银联总部,与中国银联的高层见面,他想找他们解决淘宝上的支付问题。
一位熟悉会议的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简短的会议只持续了大约半个小时。
谈判桌上的双方都有要实现的远大抱负。
马云刚在一年前创办了淘宝。他用煽动性的语言告诉可疑的旁观者,淘宝将打败电子商务巨头EBAY。成立仅两年的中国银联,刚刚建成银行结算账户第一代跨行交易清算系统。
但会谈结果令人失望,没有现成的合作空间,双方只好委婉地说,再找机会吧。
今年12月8日,马云成立支付宝。但是,未来十年,支付宝和银联没有合作机会。从2013年到现在,在媒体的解读中,双方之间似乎只有隔阂、竞争、误解甚至阴谋。
过去十年,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每年大量发卡的银行结算账户机构中国银联之间发生了什么?
01开始
2001年4月,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与招商银行常务副行长万建华通电话,问他是否有意组建中国银联,使银行结算账户可以跨行、跨地区甚至跨国使用。
早在二三十年前,欧美就建立了类似的卡组织,其中美国的VISA和MasterCard走在前列。当时这些卡组织已经铺好了银盛Pay的全球受理网络。
当时中国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组织。当时分布在全国18个城市的银行结算账户中心是一个个孤岛,各自独立运行,互不相连。各商业银行都是自己发卡,互不受理。银行在发展商户时无序竞争。在大商户的柜台上,八九台用于收银的POS机被银行密密麻麻地挤得水泄不通。小商户主动找银行合作,却总是遭遇冷脸。
基于以上因素,万建华同意了。2002年3月,中国银联在上海正式成立。2004年,中国银联建设了第一代银行结算账户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自此,所有中国银行结算账户均标有红蓝绿银联标识,可在全国范围内跨银行、跨地区无障碍使用。
2004年底,中国银联确立了开放平台战略。根据万建华(《金融e时代》)撰写的记录,在2004年底的中国银联战略研讨会上,万建华提出中国银联应对新成立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全面开放,形成第三方支付者对银联的路径依赖,强化自身的平台地位,实现第三方支付集团与中国银联的共赢发展格局。
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所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指的是线下支付,而非互联网支付。
02会议
在距离上海不到200公里的中国银联总部杭州,刚刚四十岁的马云正在迎来他的伟大时代。
2003年3月,马云抽调一批骨干参与一个秘密项目淘宝。
但是,有一个问题让马云很头疼,那就是支付问题。根据2011年《南都周刊》的报道,PayPal可能给马云提供了思路。得益于VISA和MasterCard卡组织的支持,只要是这两家卡组织的银盛支付或银行结算账户,都可以通过PayPal进行支付,无需用户与银行签订额外合同。
于是,2004年,马云找到了中国银联。根据中国银联早期决策层对《财经故事荟》的判断,阿里人早期接触的应该是银联51%控股的CHINAPAY(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电商行业的创业公司。因为遭受了2000年左右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泡沫,日子不好过,后来并入中国银联。当时唯一和互联网支付相关的银联就是这家公司。
通过CHINAPAY负责人的居间,马云得以与当时的银联高层见面。同时,CHINAPAY公司负责人到场。
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参与会谈的银联高层当场询问了CHINAPAY的负责人,是否可以和支付宝合作。后者显得无能为力,有点心虚地说,他们能想到什么。
但实际上,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银联并没有像VISA、MasterCard那样完善的线上网络。马云当时的想法,比如接入银联,接入所有银行,是不可能的,条件也不具备。知情人士向《财经故事荟》透露,银联自己还没有在互联网上与银行打通。
中国银联在线之所以能够快速搭建并连接银行总网,原因之一就是当时黎齐很多部委都在宣传,大大小小的银行都会主动或被动地支持中国银联。而线上,却没有政策支持。
在线上,银行不支持你,你根本玩不下去。上述知情人告诉《财经故事荟》。
会议并未正式公开,不同与会者的记忆,如同射向时空不同方向的箭,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越来越偏离。
十年后的事实就像散落在各处的碎片,很难拼凑出一个完整客观的真相。
成熟点吧
大约在那次会面后的一两个月,当时的银联决策层向CHINAPAY的负责人询问合作事宜。后者回答:马云自己想做。
2004年12月,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马云开始了与银行的艰难谈判。
这次会议也是受中国银联的启发。原来互联网支付这么有前景,这一块不能丢。当时,CHINAPAY也梦想在中国建立PayPal。
但是,支付宝的发展速度比CHINAPAY快得多。主要是因为支付宝有一个业务场景——快速发展的淘宝。
就像支付宝在互联网上骑行一样,银联商务在线也在快速增长。
普通大众不知道的是,名称中带有银联字样的银联公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
总行是中国银联;此外还有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简称银联商务),成立于2002年,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此外还有中国银联的控股公司CHINAPAY,其支付业务涵盖互联网支付和电话支付。
银联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接受银行结算账户的商户太少的问题。银联成立前,支持银行结算账户消费的商户只有15万家,POS机超过20万台。平均每100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中,只有2元是用信用卡支付的。
到2013年,全国400多万家商户的收银台上,共有1000多万台POS机。每100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已经有50元是用信用卡支付的,差不多赶上发达水平了。
说到线下收单,产业链上有三个利益相关方:银行结算账户的发行方、收单机构、提供转账清算服务的中国银联。每刷一个银行结算账户,不同行业的商户需要支付不同比例的手续费,以上三个利益方按照7: 2: 1的比例分摊手续费。
总之,从2004年到2010年,支付宝和中国银联高速发展的六年。
2009年,支付宝超越PAYPAL,成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平台。
2010年,张新发在全球的银行结算账户中,每十个就有三个带有醒目的银联标志,其年度新卡发行量超过了VISA和MasterCard。这些银联卡可以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畅通无阻地使用。此外,银联商务也是线下大型第三方支付机构。
据悉,双方近几年一直在进行谈判,没有达成合作,但至少没有明显矛盾。然而,这种看似平淡无奇的和平关系不会持续太久。
04冲突
2010年底,支付宝也推出了快捷支付。当时担任小微金服CEO的彭蕾认为,这是支付宝历史上的四大标志性事件之一。这款产品实现了马云在2004年的愿望。不需要开通网银或者u盾。只需要简单的验证和绑定就可以实现在线支付。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提高了支付成功率和支付体验,也为未来的移动支付提供了技术基础。
虽然中国银联在2004年就搭建了线下互联网络,但与银行的线上沟通进展缓慢。
2011年6月,中国银联正式宣布推出银联在线支付和银联互联网移动支付业务。无卡支付是亮点之一。用户无需开通网银即可实现网上支付,大大降低了互联网支付的门槛。
在此之前,中国银联并未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有大规模、系统性的合作。几乎在中国银联发布新产品的同时,2011年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向27家企业发放了首批支付牌照。
接近中国银联的知情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在此之后,中国银联开始与所有持牌支付机构开放合作。后来包括财付通在内的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接入了中国银联网络。但是,这不包括支付宝。几次主动联系,都被拒之门外。前述接近中国银联的人士透露。
然而,2014年4月,有支付宝人士解释了当初不合作的原因。在此之前,当没有足够多的银行接入支付宝时,他们曾希望与中国银联合作,但后者似乎并不感兴趣:当我们需要的时候,却没有机会。现在不需要了。你(中国银联)在这里。我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吗?
接近中国银联的人士告诉《财经故事荟》,2008年后的两三年左右,中国银联相对封闭。原央行副行长苏宁来到中国银联后,开始相对开放,积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
客观来说,2011年的支付宝已经有了拒绝中国银联的底气。就产品而言,早在半年前,支付宝就推出了类似产品的快捷支付。就银行资源而言,双方势均力敌。截至2011年5月底,与支付宝快捷支付合作的银行总数已达83家,而当年6月,接入中国银联无卡支付平台的银行只有73家。
此时,包括线上线下在内的非金融机构支付市场,领头羊依然是银联商务,其冠军地位主要依靠庞大的线下支付业务。
在互联网上,支付宝已经以近50%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冠军位置。
不过,支付宝准备进军线下领域。2012年3月,支付宝推出物流POS支付方案。然而,2013年8月,支付宝突然透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准备停止POS机业务。后来支付宝的人私下解释了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主要是因为银联的阻挠。
2013年10月,在一个互联网金融人士聚集的论坛上,当《财经故事荟》的记者向一位银联子公司负责人询问此事时,该负责人摆摆手说:不方便详细说明此事。
但半分钟后,他转过身来,有些怨恨地说:线下市场是中国银联培育的。当初所有的POS机都是我们做的。然而那时候他们根本没赚到钱,行情就涨了。一些公司故意绕过银联。
然而,这个理由似乎并不能说服支付宝的人。生意就是这么残酷,你阻止不了别人进来。上述支付宝前高管说,先到先得的商业竞争在哪里?
包括妨碍处罚,意味着违法行为趋于严重。
代码违规一直存在。但到2013年,对类似违规行为的调查似乎很严厉。比如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挂钩的上海银行,被罚400万。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金小宝和汇付天下也受到了处罚。
对于中国银联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守疆护土的无奈之举。无论是日渐强大和精明务实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是监管部门的政策,似乎都在朝着背离中国银联利益的方向发展。
虽然停止了POS机业务,但互联网公司对线下市场的热情并未降低。典型的例子有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
2013年,支付宝钱包作为独立品牌发展。它的大幅广告海报,贴在拥挤的北京地铁里,夸张而广告的语言和鲜艳的支付宝LOGO,时不时会突然闯入乘客的视线。
在2013年10月的支付宝钱包发布会上,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站在台上,以预言家一般积极的口吻说,支付宝钱包的终极目标是取代实体钱包。由于移动互联网可以24小时在线,这意味着在线下商业场景中,也可以使用扫码进行在线支付。
拥有大量用户的微信也推出了微信支付,通过设置打车、购物等应用场景,将支付范围拓展到线下。
但是,支付宝和微信都太乐观了。2014年3月,扫码支付突然被人民银行叫停。当时央行的解释是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存在隐患。
表现出善意
但紧张的关系在2014年开始缓和,双方可能都明白,庞大的线上线下支付市场不可能被单一企业垄断。
2014年3月的一场发布会上,中国银联总裁石亮相,这是他第一次以开放合作伙伴的身份亮相。
刚刚上任的新总统看起来并不富裕。相反,他非常坦率地倾诉痛苦。2013年9月来到中国银联,后者开始裸泳。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前20家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20家公司都想尽办法绕过银联进行转账结算,使得中国银联的交易量分流非常明显。
文超并不否认,银联刚成立的时候,曾经享受过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但是从2013年开始,这些文件逐渐废止,中国银联躺着挣钱的日子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比如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银行结算账户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在网上收单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绕过中国银联,与银行直接接触。此后,中国银联可能无法分享10%的手续费。
监管政策、产业环境、市场环境、竞争态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果大家都觉得中国银联还是黄金机器,那你就OUT了!石对说道。
接近史的知情人士告诉我,史思想开放,善于营销。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石已经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既然垄断的日子已经到头了,中国银联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建产业链。双方不是对手。
就在那年3月,双方关系看似紧张的时候,石有一天在一个微信群里说:真希望能和马云、马大干一场。
彭蕾也有此意。4月中旬,在一个私人场合,彭蕾很爽快地说:我也希望有机会和银联的领导坐下来认真谈一谈。
彭蕾甚至找到了和中国银联、海外Visa、万事达的共同敌人,这应该是我们和银联共同面对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事情。这很重要。
不过,接近中国银联的人士透露,目前银联已经和小微金服的人进行了会面和沟通,还没有达成具体的合作。也许最高领导人还没有机会坐下来谈。其他熟悉银联的人士声称,合作的契机应该是线下支付市场。
现在支付宝已经和国内外180多家银行和卡组织建立了合作,包括中国银联的老对手VISA和MasterCard,但不包括中国银联。
银联卡已经可以140多种畅通无阻的方式使用。有400多个合作伙伴,包括老对手万事达,但是没有支付宝。
这或许说明,商业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各自领域已经成为世界顶级玩家的中国银联和支付宝,或许终于有了合作的可能。
在中国,几乎每个人的钱包里都有一个银行结算账户。在中国银联的帮助下,这些银行结算账户可以跨银行、跨地区甚至跨国家使用,他们的手机也可能有支付宝钱包客户端。在商场购物时需要通过银联商务的POS机支付,网上购物时乐于使用支付宝。总之,三者缺一不可。
POS机免费接收申请。
更多pos机挣钱不(POS机靠什么赚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